鉅大LARGE | 點擊量:18126次 | 2024年09月14日
battery pack是什么意思
battery pack分開來講就battery是電池的意思,pack是組裝的意思,合起來的中文意思是電池組裝或電池組。batterypack的意思就是指將一顆顆電芯通過焊接設備進行串聯或并聯起來進行焊接固定,再加上電池保護板和電池固定支架以及電池外殼等配件進行組裝,最后成為可以拿來直接接上用電設備就可以使用的電池組的過程。
battery pack 電池組
[網絡短語]
Batterypack電池組,電池包,蓄電池組
Battery-Pack電池箱
BATTERY PACK電池組
電池(Battery)指盛有電解質溶液和金屬電極以產生電流的杯、槽或其他容器或復合容器的部分空間,能將化學能轉化成電能的裝置。具有正極、負極之分。隨著科技的進步,電池泛指能產生電能的小型裝置。如太陽能電池。電池的性能參數主要有電動勢、容量、比能量和電阻。利用電池作為能量來源,可以得到具有穩定電壓,穩定電流,長時間穩定供電,受外界影響很小的電流,并且電池結構簡單,攜帶方便,充放電操作簡便易行,不受外界氣候和溫度的影響,性能穩定可靠,在現代社會生活中的各個方面發揮有很大作用。
照國家相關規定,廢電池的收集重點是鎘鎳電池、鎳氫電池、鋰離子電池、鉛酸電池等廢棄的可充電電池和氧化銀等廢棄的紐扣式一次電池。這些電池必須由制造商、經銷商集中回收,由取得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的單位處理。
干電池能不能扔?
充電溫度:0~45℃
-放電溫度:-40~+55℃
-40℃最大放電倍率:1C
-40℃ 0.5放電容量保持率≥70%
普通居民居家使用的一次性干電池,危害環境主要是含金屬汞,而從1997年開始,中國就在做限制干電池汞含量的工作了,在低汞方面早已經取得了突破性的效果。現在的干電池已經能夠隨日常垃圾直接
1746年,荷蘭萊頓大學的馬森布羅克在發明了收集電荷的“萊頓瓶”。因為他看到好不容易收集的電卻很容易地在空氣中逐漸消失,他想尋找一種保存電的方法。有一天,他用一支槍管懸在空中,用起電機與槍管連著,另用一根銅線從槍管中引出,浸入一個盛有水的玻璃瓶中,他讓一個助手一只手握著玻璃瓶,馬森布羅克在一旁使勁搖動起電機。這時他的助手不小心將中另一只手與槍管碰上,他猛然感到一次強烈的電擊,喊了起來。馬森布羅克于是與助手互換了一下,讓助手搖起電機,他自己一手拿水瓶子,另一只手去碰槍管。
1780年,意大利解剖學家伽伐尼(LuigiGalvani)在做青蛙解剖時,兩手分別拿著不同的金屬器械,無意中同時碰在青蛙的大腿上,青蛙腿部的肌肉立刻抽搐了一下,仿佛受到電流的刺激,而如果只用一種金屬器械去觸動青蛙,就無此種反應。伽伐尼認為,出現這種現像是因為動物軀體內部產生的一種電,他稱之為“生物電”。
伽伐尼的發現引起了物理學家們極大興趣的,他們競相重復枷伐尼的實驗,企圖找到一種產生電流的方法,意大利物理學家伏特在多次實驗后認為:伽伐尼的“生物電”之說并不正確,青蛙的肌肉之所以能產生電流,大概是肌肉中某種液體在起作用。為了論證自己的觀點,伏特把兩種不同的金屬片浸在各種溶液中進行試驗。結果發現,這兩種金屬片中,只要有一種與溶液發生了化學反應,金屬片之間就能夠產生電流。
1799年,意大利物理學家伏特把一塊鋅板和一塊錫板浸在鹽水里,發現連接兩塊金屬的導線中有電流通過。于是,他就把許多鋅片與銀片之間墊上浸透鹽水的絨布或紙片,平疊起來。用手觸摸兩端時,會感到強烈的電流刺激。伏特用這種方法成功地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個電池──“伏特電堆”。這個“伏特電堆”實際上就是串聯的電池組。它成為早期電學實驗,電報機的電力來
電源
1836年,英國的丹尼爾對“伏特電堆”進行了改良。他使用稀硫酸作電解液,解決了電池極化問題,制造出第一個不極化,能保持平衡電流的鋅─銅電池此后,這些電池都存在電壓隨著使用時間延長而下降的問題。
當電池使用一段時間后電壓下降時,可以給他通以反向電流,使電池電壓回升。因為這種電池能充電,可以反復使用,所以稱它為“蓄電池”。
也是在1860年,法國的雷克蘭士(GeorgeLeclanche)還發明了世界廣受使用的電池(碳鋅電池)的前身。它的負極是鋅和汞的合金棒(鋅-伏特原型電池的負極,經證明是作為負極制作材料的最佳金屬之一),而它的正極是以一個多孔
雷克蘭士發明的電池
雷克蘭士的杯子盛裝著碾碎的二氧化錳和碳的混合物。在此混合物中插有一根碳棒作為電流收集器。負極棒和正極杯都被浸在作為電解液的氯化銨溶液中。此系統被稱為“濕電池”。雷克蘭士制造的電池雖然簡陋但卻便宜,所以一直到1880年才被改進的“干電池”取代。負極被改進成鋅罐(即電池的外殼),電解液變為糊狀而非液體,基本上這就是現在我們所熟知的碳鋅電池。
1887年,英國人赫勒森發明了最早的干電池。干電池的電解液為糊狀,不會溢漏,便于攜帶,因此獲得了廣泛應用。
1890年愛迪生(ThomasEdison)發明可充電鐵鎳電池。
在化學電池中,化學能直接轉變為電能是靠電池內部自發進行氧化、還原等化學反應的結果,這種反應分別在兩個電極上進行。負極活性物質由電位較負并在電解質中穩定的還原劑組成,如鋅、鎘、鉛等活潑金屬和氫或碳氫化合物等。正極活性物質由電位較正并在電解質中穩定的氧化劑組成,如二氧化錳、二氧化鉛、氧化鎳等金屬氧化物,氧或空氣,鹵素及其鹽類,含氧酸及其鹽類等。電解質則是具有良好離子導電性的材料,如酸、堿、鹽的水溶液,有機或無機非水溶液、熔融鹽或固體電解質等。當外電路斷開時,兩極之間雖然有電位差(開路電壓),但沒有電流,存儲在電池中的化學能并不轉換為電能。當外電路閉合時,在兩電極電位差的作用下即有電流流過外電路。同時在電池內部,由于電解質中不存在自由電子,電荷的傳遞必然伴隨兩極活性物質與電解質界面的氧化或還原反應,以及反應物和反應產物的物質遷移。電荷在電解質中的傳遞也要由離子的遷移來完成。因此,電池內部正常的電荷傳遞和物質傳遞過程是保證正常輸出電能的必要條件。充電時,電池內部的傳電和傳質過程的方向恰與放電相反;電極反應必須是可逆的,才能保證反方向傳質與傳電過程的正常進行。因此,電極反應可逆是構成蓄電池的必要條件。G為吉布斯反應自由能增量(焦);F為法拉第常數=96500庫=26.8安·小時;n為電池反應的當量數。這是電池電動勢與電池反應之間的基本熱力學關系式,也是計算電池能量轉換效率的基本熱力學方程式。實際上,當電流流過電極時,電極電勢都要偏離熱力學平衡的電極電勢,這種現象稱為極化。電流密度(單位電極面積上通過的電流)越大,極化越嚴重。極化現象是造成電池能量損失的重要原因之一。
極化的原因有三:
①由電池中各部分電阻造成的極化稱為歐姆極化;
②由電極-電解質界面層中電荷傳遞過程的阻滯造成的極化稱為活化極化;
③由電極-電解質界面層中傳質過程遲緩而造成的極化稱為濃差極化。減小極化的方法是增大電極反應面積、減小電流密度、提高反應溫度以及改善電極表面的催化活性。
上一篇:怎樣修復電動車電瓶
下一篇:怎么檢測確定電瓶的好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