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1325次 | 2021年06月17日
大咖匯聚全球落子“探秘”恒大全球電池研究院
大浪急風,方見真章。
造車新勢力野蠻生長的時代已經過去,部分在紅利期切入的跨界公司因規劃目標、宏觀環境、綜合競爭力不足等多方面因素,幸運的已剎車止損,不幸的甚至危及自身生存。
而仍在市場競逐一席之地的公司,正在圍繞產品、技術、人才、資金、規模、服務等環節全面展開比拼。尤其是在重視動力鋰電池安全、性能的當下,誰能掌控動力鋰電池技術,云集優秀人才,真正解決安全風險,才能成為其出奇制勝的關鍵。
繼“恒馳”六車齊發亮相之后,恒大再度釋放重磅信息,其動力鋰電池科研實力也首度曝光。
十二月七日,恒大董事局主席許家印造訪恒大全球電池研究院,并視頻連線位于大阪的電池研究院日本分院,讓行業得以一睹恒大動力鋰電池科研團隊的真容。
充電溫度:0~45℃
-放電溫度:-40~+55℃
-40℃最大放電倍率:1C
-40℃ 0.5放電容量保持率≥70%
恒大全球電池院總院位于深圳,吸引了一大批全球優秀科學家加盟。研究院院長由國際著名電池科學家、原韓國SK集團電池研究院院長李浚秀出任;常務副院長張勍為原日本雅馬哈發動機電池研發總監;副院長金相范原為韓國現代mobis總經理、韓國SK創新電池技術總監。研發主導陣容堪稱優秀豪華。
恒大全球電池院核心科研團隊現有800多人。其中,電池材料研究中心研發總監由原韓國三星SDI電池事業部首席工程師金贊中出任;先行技術開發研究中心研發副總監樸鎮奎為原韓國三星SDI材料高級研發專家;BMS開發研究中心總經理由金相勛(原韓國SK創新高級研發專家)擔任;先行技術開發研究中心總經理盧權善為原比利時優美科公司電池研究所高級應用技術總監;設備開發研究中心研發副總監樸昇國曾是韓國LG化學生產技術設備負責人;院長助理李圭成曾是韓國LG化學電池Pack開發中心總經理......
恒大全球電池院日本分院同樣由大咖坐鎮,坐擁國際一流科研水平。名譽院長為小澤和典和芳尾真幸,前者是前列塊商用鋰離子電池發明人之一、被譽為“鋰離子電池之父”,后者是國際著名鋰離子電池科學家;副院長境哲男為日本電池行業國家級技術帶頭人,擁有200多件專利;首席科學家安部浩司是提出“功能性電解液”概念第一人,擁有“防止過充添加劑”等發明。
作為恒大汽車的核心動力支撐,恒大全球電池院能夠在短時間內集結行業優秀團隊,快速掌控強大的研發實力,在業界也是首屈一指。
研究方向上,恒大全球電池研究院重點布局鋰離子電池、固態電池、電池材料、BMS以及下一代電池技術的前瞻開發及應用,擁有材料合成、電解液研發、固態電解質合成、模組與Pack研發、熱管理等40個專業研發及測試實驗室,測試點位超15000個。
當前,動力鋰電池創新正在迎來新一輪的整合和跨界創新。動力鋰電池涉及到的材料、裝備、工藝等環節,只有基于不斷整合創新和融合,打破現有的產業壁壘,建立新的產業生態,才能更大程度上推動電池的顛覆性創新。恒大顯然做到了。
可以預見的是,恒大全球優秀技術人才的云集和加持,將全面快速驅動動力鋰電池高起點、高安全、高質量發展。
行業人士認為,恒大動力鋰電池未來規模化產量釋放后,不排除在滿足恒大汽車自身的供給基礎上,全面實現對外部市場的供應。
事實上,強大的動力鋰電池研發實力,僅是恒大造車產業鏈的縮影。
作為后進崛起的新造車勢力,恒大已通過“買買買、合合合、圈圈圈”等方式,快速形成了“整車研發制造+三電核心技術”的產業鏈布局,進入實現“大大大、好好好”的戰略愿景。
近兩年來,通過數十次的收購及合作,恒大在新能源領域已經完成從整車研發、制造、量產、動力鋰電池、電機輪轂等一系列全產業鏈的布局。
盡管和多數造車新勢力相同,恒大造車時至今日仍然受到質疑,但從戰略規劃、實際布局以及進展情況來看,恒大全力造車已成不爭的事實。
而這一系列的國際并購與合作,也讓恒大在動力總成、3.0底盤架構、先進整車制造等各領域關鍵環節快速掌握了行業領先核心技術,這些領域的科研團隊也有望在接下來的時間里陸續曝光。
目前,恒大汽車位于上海與廣州的兩大生產基地,已經啟動了試生產。根據規劃,恒大將按照工業4.0標準在全球建設的十大智能制造基地,2025年前規劃總產量為100萬輛/年,2035年前規劃總產量為500萬輛/年。
上一篇:動力鋰電池智能制造“芯”引擎
下一篇:青山實業動力鋰電池再添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