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928次 | 2021年06月24日
LG化學2021動力鋰電池憂患
盡管LG化學的動力鋰電池業務在2020年上升強勁,但其背后依然面對諸多壓力和挑戰。
LG化學公布2020年財務報告顯示,公司2020年實現銷售額首次超過30萬億韓元,達30.05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1739億元),同比上升9.9%;營業利潤同比上升185%至2.35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136億元);凈利潤1.08億韓元(約合人民幣62.8億元),同比上升188.9%
其中,LG化學的電池業務板塊全年實現扭虧為盈,為其在2021年營收利潤進一步上升打下基礎。
具體來看,LG化學2020年電池業務實現營收12.4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715億元),同比上升48%,占總體營收的41%;營業利潤3880億韓元(約合人民幣22.4億元),利潤率3.1%,重要原因是動力鋰電池銷售強勁。
作為大眾、特斯拉、現代、通用、戴姆勒等國際主機廠的動力鋰電池供應商,受上述主機廠電動汽車銷量大幅上升帶動,LG化學的動力鋰電池裝機量在2020年猛增,同比上升150%,位列全球裝機排名第2。
充電溫度:0~45℃
-放電溫度:-40~+55℃
-40℃最大放電倍率:1C
-40℃ 0.5放電容量保持率≥70%
LG化學預計,LG能源2021年銷售額有望實現占總收入的50%以上,達18.9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1093億元),同比上升52%,預計未來的銷售和盈利能力都將進一步提高。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LG化學的能源業務銷售額在2020年實現大幅上升,并對明年的動力鋰電池和ESS市場充滿信心,但想在2021年實現其上述目標也面對多重壓力和挑戰。
一是,產量擴充壓力驟增,供應不足或將阻礙其動力鋰電池業務進一步擴張。
2020年年初,由于LG化學動力鋰電池供應出現短缺,包括捷豹、奧迪、奔馳等多家主機廠都被迫停產或削減其電動汽車產量目標。
在此情況之下,LG化學正在加快其全球動力鋰電池產量擴充,計劃在2020年底之前將其總生產量力從此前的70GWh提高到120GWh,2023年擴充至260GWh以上。
這意味著LG化學要持續投入巨額資金,使其承受巨大的財務壓力。
據悉,產量擴張模式下,LG化學的能源業務凈已達到8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475億元),其對權益比率已超過100%,或將對其能源業務的盈利情況出現極大影響。
同時,大幅擴充產量也將對LG化學在保障上游原料供應穩定等方面出現巨大的壓力。
二是,車企供應策略調整,或將遭遇中歐市場“兩面夾擊”。
得益于配套大眾、特斯拉、現代、通用、戴姆勒等眾多國際主流主機廠,LG化學推進全球化戰略布局,持續擴大配套能力,實現全球動力鋰電池裝機份額持續上升。
然而,為保障電池供應穩定和進一步降低成本,主流主機廠基本都制定了多元化供應策略,在電池供應方面選擇2-3家核心供應商。這意味著LG化學未來的全球動力鋰電池市場份額可能將被部分蠶食和擠壓。
在歐洲市場,為擺脫對亞洲電池的進口依賴,當前歐盟正在加大對本土電池產業鏈的投資,要求盡快實現動力鋰電池自給自足。
在電池自供方面,近年來歐洲陸續誕生了Northvolt、Verkor、Britishvolt、Freyr、InoBatAuto、Morrow等本土初創電池公司,預計后期還將有更多歐洲本土電池公司,與韓系電池公司展開正面競爭。
在電池采購方面,包括大眾、戴姆勒、寶馬、PSA、沃爾沃等歐洲主機廠已經在電池選擇上開始調整思路。而2020年初LG化學因為產量短缺給奧迪、保時捷、捷豹路虎等車企帶來的電池“斷供”危機,或將加速歐洲主機廠調整電池供應策略,降低對LG化學的依賴。
在我國市場,受特斯拉國產Model3產銷量大幅上升帶動,LG化學2020年在我國動力鋰電池市場實現裝機快速上升,位列國內裝機電量排名前3,僅次于寧德時代和比亞迪。
不過,自去年九月小批量供貨國產Model3以來,寧德時代配套特斯拉裝機電量隨國產Model3銷量的攀升迅速起量,成為特斯拉重要的電池供應商。
此前有媒體報道稱,特斯拉希望寧德時代在2021年滿足其30萬輛電動汽車的動力鋰電池供應,但寧德時代為滿足其它客戶供貨需求,只能答應滿足20萬輛的電池配套供應,對應的動力鋰電池裝機電量將達11GWh。
在此情況之下,LG化學在我國和歐洲地區的動力鋰電池市場份額或將遭受“雙重擠壓”,同時LG化學在韓國以及美國的動力鋰電池業務也遭遇了SKI的直接挑戰,整體市場競爭情況并不樂觀。
三是,起火召回事故致使品牌形象受損,或將殃及電池子公司IPO。
盡管LG化學的電池業務在2020年表現強勁,但也遭遇了重大危機。
2020年十月,現代汽車宣布召回從2017年九月二十九日到今年三月十三日生產的25,558輛KONAEV電動汽車。韓媒還報道稱,該召回可能還將延伸向海外5.1萬輛KONAEV。
十一月,通用汽車宣布,在全球范圍召回6.9萬輛于2017-2019年生產的Bolt電動汽車。目前這款車型在全球至少發生了5起火災事故。
現代和通用都表示,召回的車型均搭載了LG化學生產的電池,這批電芯存在制造缺陷可能導致電池短路,存在起火風險。
除了電動汽車起火召回以外,LG化學的儲能產品也因電池存在質量問題起火而大規模召回。
2020年十二月,LG化學宣布在美國召回其部分Resu10H家用型儲能系統產品(ESS),原因是內部搭載的電芯存在發熱起火風險。該儲能系統產品在美國發生了五起起火事故,此次召回的儲能系統搭載的是LG化學在2017-2018年生產的一批電池。
上述一系列起火召回事故表明,LG化學的鋰離子電池存在安全問題,多起事故表明其電芯存在質量缺陷,對其品牌形象造成一定沖擊。甚至有可能致使LG化學丟失大量在手動力鋰電池訂單。
據悉,LG化學的電池業務在去年第四季度實現營收4.13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244億元),同比上升66%;營業利潤1160億韓元(約合人民幣6.7億元),低于此前預期。
LG化學表示,重要是由于公司撥出資金支付兩次電池召回(電動汽車和儲能)的費用導致公司第四季度利潤受到影響。
2020年十二月一日,LG化學全資子公司LG能源解決方法(LGEnergySolution)正式成立,計劃于2021年年底前IPO,募集20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1185億元),以擴大其產量并加大研發投入。
上述一系列起火召回事故或對其2021年動力鋰電池業務和儲能業務出現負面影響,同時也有可能成為其能源子公司IPO的重大阻礙。
上一篇:特斯拉“喊話”電池供應商擴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