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505次 | 2023年11月27日
有關鋰電池中的負極材料詳解
一、負極材料類型
鋰離子電池的負極是由負極活性物質碳材料或非碳材料、粘合劑和添加劑混合制成糊狀膠合劑均勻涂抹在銅箔兩側,經干燥、滾壓而成。負極材料是鋰離子電池儲存鋰的主體,使鋰離子在充放電過程中嵌入與脫出。鋰離子電池充電時,正極中鋰原子電離成鋰離子和電子,并且鋰離子向負極運動與電子合成鋰原子。放電時,鋰原子從石墨晶體內負極表面電離成鋰離子和電子,并在正極處合成鋰原子。
負極材料重要影響鋰離子電池的首次效率、循環性能等,負極材料的性能也直接影響鋰離子電池的性能,負極材料占鋰離子電池總成本5~15%左右。負極材料種類上,包括碳系負極、非碳性負極。從技術角度來看,未來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將會呈現出多樣性的特點。隨著技術的進步,目前的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已經從單一的人造石墨發展到了天然石墨、中間相碳微球、人造石墨為主,軟碳/硬碳、無定形碳、鈦酸鋰、硅碳合金等多種負極材料共存的局面。
二、負極材料的技術類型
負極材料重要分為以下三類:碳材料(石墨類)、金屬氧化物材料以及合金材料,具體的各子類情況如下圖所示。好的負極材料應該滿足如下要求:比能量高、相對鋰電極的電極電勢低;充放電反應可逆性好;與電解液和粘結劑的兼容性好;比表面積?。?.0g/cm3);嵌鋰過程中尺寸和機械穩定性好;資源豐富、價格低廉;在空氣中穩定、無毒副用途等。
充電溫度:0~45℃
-放電溫度:-40~+55℃
-40℃最大放電倍率:1C
-40℃ 0.5放電容量保持率≥70%
當前重要使用的負極材料是天然石墨和人造石墨,其中天然石墨重要使用在3C領域,而人造石墨重要使用在動力領域。傳統石墨材料的能量密度上限在372mAh/g,較當前正極材料的能量密度還有相當的裕量。受未來能量密度以及動力鋰電池高倍率放電的要求,盡管價格昂貴或技術尚不成熟,中間相碳微球(MCMB)、鈦酸鋰以及硅基負荷材料等高端負極材料逐漸進入到了對性能要求較全面且較高的電池負極材料應用中去。具體這幾種高端負極與天然石墨及人造石墨材料的特性以及優缺點比較如下表所示。
三、市場狀況
(一)產品結構
現階段,石墨材料是負極材料的主流,未來石墨烯、鈦酸鋰、硅碳復合材料未來其良好發展前景。2015年全球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消費結極來看,天然石墨、人造石墨、中間相炭碳微球及鈦酸鋰、軟碳與硬碳、非碳材料占比分別為55.0%、35.0%、7.4%、1.7%、0.8%,我國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消費結極來看,天然石墨、人造石墨、中間相碳微球和鈦酸鋰占比分別為36%、53%、11%。
(二)負極材料年產量
高工產研鋰電研究所(GGII)調研顯示,2016年我國負極材料產量12.25萬噸,同比上升68.27%。當前的增速重要由于:1)國內動力鋰電池產量同比上升超過200%,帶動負極材料的需求;2)我國數碼市場增速雖放緩,但仍小幅上升;3)以貝特瑞為代表的公司保持一定比例的出口,雖整體出口占比下降,但總量新增。
四、發展趨勢
(一)總體呈現高端化趨勢
受動力鋰電池帶動,2016年國內負極材料的需求上升最快的是人造石墨,因為天然石墨重要運用數碼產品及筆記本電腦上,人造石墨重要用在動力領域,再而人造石墨的均價高于天然石墨。此外,由于動力鋰電關于高倍率放電下的穩定性要求很高,負極材料家族中又涌現出中間相碳微球(MCMB)、鈦酸鋰以及錫基硅基等材料,這些材料的造價遠高于天然石墨和人造石墨。因此隨著動力鋰電未來的放量,鋰電負極材料未來將呈現出一個高端化的趨勢。鋰離子電池負極將向著高能量密度、高倍率性能、高循環性能等方向發展,傳統的天然石墨或是人造石墨將無法滿足,這一切與針對各類材料的改性研究分不開。
關于石墨類負極,重要致力于解決石墨材料表面包覆蓋性,新增與電解液的相容性,減少不可逆容量、新增倍率性能等;關于氧化物負極鈦酸鋰,重要研究如何對其進行摻雜,提高電子、離子的傳導性;關于硅基錫基氧化物負極,循環的穩定性一直是材料改性研究的重點。
(二)高能量密度趨勢
作為鋰離子電池四大關鍵材料之一,負極材料決定了鋰離子電池的性能,如充放電效率、循環壽命等等。常規石墨負極材料的倍率性能已經難以滿足鋰離子電池下游產品的需求。在動力鋰電池方面,碳酸鋰可能是新的發展方向;在消費類電子產品方面,要提高電池的能量密度,以硅-碳(Si-C)復合材料為代表的新型高容量負極材料是未來發展趨勢。
上一篇:電動工具鋰電池夏季如何養護
下一篇:低溫鋰電池的性能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