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1994次 | 2019年01月09日
嫦娥四號的核電池是由俄羅斯造的嗎
和地球不同,月球的晝夜溫差特別大,長達近半個月的黑夜使月表溫度會降到零下一百多度,如何讓月球上的嫦娥四號安全的度過漫漫長夜而不凍壞,是一個重要的課題。早在2013年的嫦娥三號探測器上,就已經裝備了為嫦娥保暖的“核電池”,而現在嫦娥四號上的“核電池”功能更強大,不但能夠為嫦娥保暖,而且還可以在夜間為一些設備供電,保證在設備在極端低溫下能夠正常工作。不過,這塊由钚-238(Pu-238)放射性同位素打造的“核電池”,是原裝的俄羅斯“進口貨”。
嫦娥四號著陸成功后,世界各地媒體進行了廣泛報道,對嫦娥四號首次月背著陸也是贊美有加。《人民日報》報道俄羅斯國家航天集團總裁羅戈津接受采訪時說:“在嫦娥探月的大型項目里,俄羅斯人也有自己的貢獻,嫦娥四號的電力供應系統就采用了俄羅斯提供的放射性同位素電池(俗稱核電池),俄中兩國將在更多的太空領域展開合作,造福兩國人民”。
不同于嫦娥三號,嫦娥四號的核電池不但可以通過發出熱量給探測器上的設備保溫,而且可以輸出約2w功率的電能,保證“月夜溫度計”在長達半個月的寒冷夜晚持續工作。其他大型設備需要更大的電能,核電池不足以支撐,因此只能休眠保溫等待月晝的來臨。月夜溫度計是嫦娥四號的新裝備,它可以在月球夜間持續工作,測量月夜的連續實際溫度,并回傳給地球。
那么,嫦娥四號上面的這塊钚-238核電池為什么要購買俄羅斯的呢?原來,由于時代的發展與技術的革新,且“钚”的用途有限,我國早在20多年前就已經關停了“钚元素”及其同位素的生產,美國在2012年前也沒有再生產“钚”元素,而俄羅斯繼承了前蘇聯的衣缽,一直保持著“钚”的生產線。由于美國的深空探測器都需要核電池來保溫,因此美國上世紀90年代到2010年左右,連續向俄羅斯購買了10多年共約20余公斤的“钚”元素,直到2012年美國重啟钚元素的生產。
在深空探索領域,針對同位素加熱設備有兩種,一種叫做“放射性同位素加熱器”(簡稱RHU),另一種叫做“放射性同位素熱電機”(簡稱RTG)。其中RHU只用作給設備進行加熱、保溫,而RTG的能力在于可以將同位素裂變產生的熱能變成電力輸出,來給那些看不到太陽的地方或者深空探測的時候提供動力。
充電溫度:0~45℃
-放電溫度:-40~+55℃
-40℃最大放電倍率:1C
-40℃ 0.5放電容量保持率≥70%
人類對钚元素的研究使用開始于二次大戰時期。戰后冷戰時代美蘇爭霸的太空領域,大量的衛星、飛船使用了放射性钚-238的同位素核電池,其中就包括大名鼎鼎的阿波羅登月飛船。冷戰結束、前蘇聯解體后,對這些放射性同位素的需求逐漸放緩,美國也于90年代中期暫停了钚的生產線,轉而向俄羅斯購買。但是由于美國NASA有著龐大的深空探測計劃:惠更斯探測器、多艘火星探測器、火星車、冥王星探測器等都有用到核電池,因此美國人從2010年左右重啟了钚生產線,目前美國每年能生產大約2公斤钚,用于能夠滿足美國“核電池”和其他科研試驗的需求。
由于我國啟動“深空探測”的時間較晚,“核電池”的需求也不是特別迫切,近年來個別實驗用的“钚”大多進口而來。隨著我國深空探測——月球基地、火星、天王星任務的臨近,在遙遠的深空微弱的陽光已經不能滿足探測器熱能需要的時候,“核電池”的重要性就凸顯了出來。相信以后會在更多的中國探測器上看到“核電池”的身影。
下一篇:全球電池儲能市場面臨的挑戰與機遇